罗汉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甜饮料危害到底有多大很多人还浑然不知
TUhjnbcbe - 2023/1/23 15:25:00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梗爆火,奶茶仿佛成了进入秋季的仪式感。然而,最近“甜饮料危害到底有多大”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才让很多人发现,原来爱喝奶茶和其他甜饮料这么危险。

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年,中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死亡的人数达到人,与年相比增加了95%。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从年的0.34%增加到年的0.46%。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负担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25克以下最好。而克普通可乐大概含10.6克的糖,喝一瓶毫升可乐含糖量就已经超过了50克的上限,更有调查者测试过市场上20款正常甜度的奶茶,平均含糖量为35g/杯,因此如果大家有日常喝甜饮料的习惯的话,很容易糖摄入量超标。

甜饮料里都有什么糖?

市面上大部分甜饮料都是含糖的,一般添加的是蔗糖,也有添加其他单糖和二糖的,常见的有果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等,还有一些会添加果葡糖浆、高果糖浆、冰糖、红糖、蜂蜜、浓缩果汁等,实质也是糖。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产品宣传是“0糖”或“无糖”饮料,按照国家标准,“0糖”或者“无糖”的定义是每克或者毫升食物中的糖含量不超过0.5克,这里的糖,是指各种单糖和二糖,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为添加的都算。事实上,这是一种营销手段,有些商家把“无糖”概念偷换成了“没有添加糖”。例如“无糖奶茶”其实只是不额外添加糖,但是含糖量并不低,因为它含有牛奶中的乳糖或者植脂末中的糖浆。还有商家会把“糖”的概念偷换为“蔗糖”,无糖只是没有添加蔗糖,但是其实使用了麦芽糖、糖浆、浓缩果汁等,对消费者进行了误导。

近几年,“0糖0卡”的饮料逐渐风靡,这些饮料使用的是“代糖”,一种可为食物添加甜味的物质,又叫做甜味剂。甜味剂甜度一般是蔗糖的几百倍,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产生足够的甜度。而且由于甜度高,添加量很少,而且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都不参与人体代谢,因此几乎没有热量。

甜味剂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一般从植物中提取,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人工合成甜味剂是人们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安赛蜜、三氯蔗糖(蔗糖素)等,还有一种叫做纽甜的甜味剂,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甜度约是蔗糖的倍。糖醇类如常用的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醇等,既有天然提取的也有人工合成的。

我们购买有包装的甜饮料时,可以仔细看一下包装上标注的配料表,查看添加的是糖类还是代糖(甜味剂),以及要注意营养成分表,一般含糖量会归为碳水化合物那一类。如果购买奶茶类饮料的话,含糖量无法计算,尽量还是不喝或者选择不再额外添加糖。

长期喝甜饮料有什么危害?

1、肥胖:

摄入过量的糖无法消耗,会转化为脂肪,进而导致超重和肥胖。体重超标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2、血脂代谢异常:

易出现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血管壁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粥样硬化,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有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成人平均每天饮用含糖饮料0.58份;每年导致人死亡,其中人死于糖尿病(72.3%),4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4.2%),人死于癌症(3.5%)。

3、影响发育:

吃糖过多也容易产生饱腹感,因而摄入其他食物减少,会导致营养素单一。尤其是儿童,摄入过多含糖饮料容易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只爱吃甜食,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4、导致龋齿、口腔溃疡:

长期喝甜饮料会增加患龋齿和口腔溃疡的风险,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诱发脂肪肝。

5、引起高尿酸血症:

大量研究表明,果糖具有潜在诱发人体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大量迅速吸收的果糖诱发代谢异常,进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并导致痛风。

如何做到减糖限糖?

1)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可以用白水代替,白水终究是最健康的饮品。

2)少吃甜味食品如糕点、甜点、果脯、冷饮、膨化食品等。

3)做饭炒菜少放糖,也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酱含糖量能到15%。

4)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料,注意隐形糖。

1
查看完整版本: 甜饮料危害到底有多大很多人还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