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找准湿热症状,对症祛湿最快的方法善生活
TUhjnbcbe - 2023/1/19 21:47:00

年为庚子年,从大暑开始至秋分之前,主气和客气都是太阴湿土。湿土当令,湿浊大盛。兼有暑热,成湿热交蒸之势。

(一)湿热的症状

天地湿热偏盛,人居其间,人亦受天地湿热气机的影响。直接的表现是,人会感受湿热邪气,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和体征,比如:发热,周身不清爽,容易困倦,精神不振,脸上及头发容易油腻,长痘痘,肢体倦怠,脘腹部痞满不适,恶心,厌食,胁痛,口苦,口臭,口中粘腻不舒服,口渴喝水不多,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如果湿热蕴结于皮肤还可以见到眼睛发*,肌肤发*,周身皮肤瘙痒等;湿热阻滞于大肠还可以见到痢疾,腹泻等。

(二)湿热的病因

湿热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天地五运六气影响之外,还有如下一些因素:一则,自身为湿热体质,或痰湿体质;二则,平时过食辛辣或肥甘厚腻性的食物,容易导致湿浊停留,郁久则化热;三则,感受湿邪,比如淋雨、游泳、洗头后未及时吹干等等,湿郁化热,亦会导致湿热蕴结。

(三)预防湿热的方法

一则,养脾。

脾主运化,脾能胜湿。运脾最能祛湿。当重视健脾化湿,兼清暑热。临床上可以观察到,湿热内滞的人往往脾虚,因为湿盛则伤脾,导致脾不能化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湿热越来越重,而脾越来越虚;

二则,调和五味。

《内经》建议: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我的体会:饮食尽量清淡些,忌食煎炸、烧烤、油腻、粘滑、生冷,以免增湿化热。平时多吃素,素食能安养脾胃,有助于化湿。特别是少吃大鱼大肉,因为鱼生火,肉生痰,过食大鱼大肉即容易生湿生痰,郁则化热,导致湿热内滞。

建议吃一些祛湿清火的食物,比如薏仁、红小豆等等,有助于缓解湿热。也可以常用白茅根煮水代茶饮,亦能清热利湿,兼可解暑。

三则,安养心神。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安则脏腑皆安。若心中充溢着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就容易伤损各自对应的五脏,导致五脏功能下降。五脏功能影响着人体的正气,正气旺,则正能胜邪,湿热不能为患;反之,若正气弱,则正不能胜邪,湿热则会聚而为患。

四则,运动。

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可以养脾,可以加强脾的运化功能。摆脱湿热邪气的方法之一是运动起来。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观察到,那些湿热重的人往往感觉四肢沉重,乏力,不喜欢运动。反之,越是不喜欢运动,问题就越严重。若能积极运动,出一身透汗,即可有效祛除湿热邪气,让人瞬间清爽起来。

运动的方式很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跑步、爬山、瑜珈、走路、跳舞等等。不建议游泳,因为游泳容易增湿,反而不利于湿热体质。

四则,避免熬夜。

我们都知道,熬夜伤脾。脾伤则化湿功能下降,容易导致湿热内滞。脾伤的表现为:熬夜后精神萎靡,肢体乏力,感觉疲惫,懒于运动……,这些都是脾伤而清阳不升的表现。

即使是偶尔睡的晚,也要尽量早起。早起可以跟上太阳的节奏,让人的阳气随着太阳而生发,这样人就有精神。若上午感觉困倦,可以再睡个回笼觉,这样也比睡懒觉强。

五则,服祛湿茶。

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推出祛湿茶,针对的就是暑湿环境造成的湿热内滞的状态。

祛湿茶由陈皮、金银花、罗汉果、佛手、茯苓、石斛、藤茶等中药组成。味道平淡,几乎没有药味,适合于祛湿清火。即使是对口味比较挑剔的人也会喜欢祛湿茶的味道。

祛湿茶的功效:其一,祛湿,消除或厚或*或腻的舌苔,让人感觉轻松;其二,解表,服后往往出汗,这是湿邪自表而解。所以祛湿茶亦适合于久坐空调室,感觉周身拘急,或无汗,或颈椎不适的人群,这些症状多属现代的“空调病”的范畴;其三,通畅小便,服祛湿茶后往往小便变多,小便*的也会变清,这都是清热自小便利出的表现;其四,安眠,最适合于因为湿热内滞,心神被蒙所导致的失眠。祛湿茶可以睡前服,完全不会导致失眠;其五,开胃口,湿热一去,脾胃升清降浊,胃口自开;其六,利咽喉。祛湿茶饮完,咽喉处还留有回甘,能利咽喉,缓解咽喉的不适,特别是缓解咽喉热痛或干痛。

一包祛湿茶可以反复煎煮,一般三五个人可以连续喝一天。浓些祛湿效果更强,淡些亦觉味道甚美。我夏天在家里招待客人,亦用祛湿茶,客人们都非常喜欢。

祛湿茶的几种饮法:

其一,加水直接煎煮,趁热温服。这是最普通,也是最方便的一种饮用方法。建议温服,服后微汗出,非常舒服。

其二,削几片西瓜翠衣与祛湿茶一起煎煮。西瓜翠衣就是西瓜青绿色的皮,去掉红的瓤,再削掉暗绿色的外皮,留下来的,就是西瓜翠衣,其味甘,其性凉,煎饮代茶,可治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咽喉热痛、烦咳不止等疾病。祛湿茶加西瓜翠衣后,其味略有西瓜味,饮之别有一番享受。

其三,加点白糖。喜欢甜味的人,或者,素体脾虚的人,可以在祛湿茶里加点白糖,因为白糖能温中养中,有助于健脾。加了白糖后,既可养中,又兼祛湿,还能改善味道,可谓一举三得。

六则,针灸或汤药。

针灸方面,可取中脘、阴陵泉、足三里、太白诸穴,通运脾化湿。汤药方面,可根据体质选择,我常用三仁汤,此方药力平和,清热利湿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现全国进入雨季,各地都偏于湿盛。特别是南方,入夏以来,又湿又热。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中华祖先的智慧,用中医理念来祛除湿热,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健康,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祛湿#(董洪涛)

1
查看完整版本: 找准湿热症状,对症祛湿最快的方法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