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变热了,人总想喝点凉凉的、甜甜的、丝丝滑滑的……没错!就是想喝!奶!茶!
于是,大家一起点外卖时,
将控糖进行到底,我,每次总是默默地将糖换成“0卡糖”;
假如不能换成“0卡糖”,就将全糖换成“3分糖”,或者备注:请放少少少少少少糖!
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被鄙视了!
于是,我拿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结果没等我念完,大家已经默默地嘬起了奶茶……
(唠叨失败.jpg)
所以,到底啥是“0卡糖”?
“无糖”就真的没有糖吗?
“0糖”就等于“0卡”吗?
……
现在就来一一解答~
01
“无糖”或“0糖”=真的没有任何糖?
不是绝对的无糖,只是糖的含量很少。
关于包装食品上对于糖含量的标注,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有着严格定义的。
按照《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当食品中的单、双糖含量≤0.5g/g或ml时,就可以标注为“无糖”“不含糖”或“0糖”;
当食品中的单、双糖含量尚未达到无糖标准,但含量≤5g/g或ml时,就可以标注为“低糖”。
注:半乳糖和乳糖一般只存在于乳类中
02
广告中的“0卡糖”是什么糖?
“0卡糖”其实不是糖,是一种填充型甜味剂。
它也被称之为“代糖”,意思是替代食品中糖的物质。目前,常用于食品中的代糖主要有以下5种:
木糖醇:广泛存在于谷物、蔬果中,多是以玉米芯、甘蔗渣为原料加工得到。
赤藓糖醇:在蔬果中分布广泛;甜度只有蔗糖的60%~70%。
罗汉果甜苷:从罗汉果中提取出来的。
甜菊糖苷:从甜叶菊中提取;甜度是蔗糖的~倍,常和赤藓糖醇复配来用。
三氯蔗糖:以蔗糖为原料经氯化作用而制成;甜度是蔗糖的倍,常和赤藓糖醇复配来用。
△图源:上海发布
有的代糖几乎不参与糖代谢,也不产生能量,例如赤藓糖醇。赤藓糖醇被吃下去之后,只在身体里“逛逛”,它被吸收后而不被分解,最后经由尿液,又原封不动地排出来了。
△底图来源:丁香生活研究所
既能提供甜味,又不发胖,这实在是减肥/控糖人士的福音。于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就为这种糖取名为“0卡糖”。市面上,很多打出“0糖0卡”的饮料基本上使用的是这种代糖,它是可以做到符合“0糖”“0脂”“0卡”的标准的。
03
“0卡”=真的没有任何能量?
不是,低于一定标准即可标注为“0卡”。
按照《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当一种食品所提供的能量≤17kJ/g或ml,且脂肪成分所提供的能量占比量≤总能量的50%时,即被认为是“0卡”的。(17kJ≈4kcal,这点能量基本上走路1分钟就消耗掉了)
所以,标注“0卡”的食品也是允许有一点点能量的,并不是绝对的无能量。
04
“0糖”=“0卡”=不会长胖?
不一定。
首先,有些饮料是可以做到严格地符合“0卡”标准。因为,它们可以依靠只添加水、代糖等低热量原料制成。想减肥又想过过嘴瘾,喝这类饮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除了这种饮料,许多食品即便不添加糖,也还有其他食物成分也发挥着供能作用。
比如,饼干的成分里除了糖,还有面粉等。面粉能在人体消化吸收之后被分解而产生能量。因此,像饼干这类食物,即便非常严格地一粒糖也不添加,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0卡”。
许多人下意识认为“0糖”=不会长胖,看到“0糖”就狂吃。那可能不减肥反增肥了。
05
“0卡糖”安全吗?
安全。
甜味剂在美国、欧盟及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时间长达多年,安全性已得到国际食品安全机构的肯定。
△图源网络
所以,只要是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种类和剂量添加的甜味剂,对人体来说都是安全的,不用特别担心。
并且,有些甜味剂还可以帮助孩子预防龋齿,例如麦芽糖醇。它不会被细菌发酵产酸,特别是不会在口腔内被细菌利用产生腐蚀牙釉质的酸性物质。
所以,它不会像蔗糖一样引起龋齿,具有一定的抗龋齿效果。
控糖虽好,但不要走极端
生命本身就是能量活动支撑起来的
一味地追求“0卡”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
对热量、身材过分的焦虑不仅没必要
还会让你错失许多感受幸福的机会
毕竟
保持运动、享受美食
才是好好生活的不二法宝啊~
来源
深圳疾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