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邵东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TUhjnbcbe - 2022/9/30 15:43:00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相对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传统文化,它就生动而具体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当中,比如我们小时候听长辈讲的民间故事、放牛时唱的山歌、编织菜篮子的技法、晚上在晒谷场看的木头戏、每年都要过的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以及红白喜事和各种民间习俗、传统知识等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我市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邵东市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保护成果显著。截止年6月,我市共调查近70个非遗项目,成功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21个。

现有省级非遗保护代表性项目2个:邵东木偶戏(年)、邵东花鼓戏(年);

市级非遗保护代表性项目6个:邵东傩戏(年)、邵东扁担戏(年)、邵东洪桥祭祀(年)、邵东中湘刘氏武术(年)、邵东祁剧(年)、邵东手狮舞(年);

县级(邵东市)非遗保护代表性项目13个:邵东坝上长龙(年)、邵东毛狮舞(年)、邵东木根雕(年)、邵东车马灯(年)、邵东*花菜制作技艺(年)、邵东佘田桥豆腐制作技艺(年)、仙槎桥菜刀制作技艺(年)、仙槎桥剪刀制作技艺(年)、仙槎桥剃刀制作技艺(年)、简家陇扎菜制作技艺(年)、邵东太一武术(年)、邵东大羊草龙()、曾氏铁铺传统技艺(年)。

我市现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邵阳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县级(邵东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人。

邵东花鼓戏是在民间歌舞说唱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湖南花鼓戏中职业戏班成立最早,表现形式最具特色,传统剧目保留最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诙谐、活泼、清新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多年来,广泛流行于湘中、湘西南和滇、黔地区,是三湘大地上的一朵“戏曲奇葩”。

邵东花鼓戏的形成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发展成“三小戏”,清末民初,逐渐进入“多行旦”阶段,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期。邵东花鼓戏的表演与音乐风格属东路流派,其唱腔丰富、曲牌众多,独具艺术特色,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声腔融合一体的音乐体系,有些曲调已具板式形态。邵东花鼓戏艺人先后继承、整理、移植和创作大小剧目多个,一批优秀剧目被湖南省音像公司摄制、播放和出版发行。闻名全国的邵东花鼓戏《磨豆腐》《打鸟》《摸泥鳅》《炉火更旺》《金钏会》就是其代表,其中《磨豆腐》《装灶王》等还几度晋京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金钏会》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面向全国发行放映,后期创作的《山野曲》作为湖南优秀地方戏剧种参加“全国首届地方戏展演”荣获大奖,年创作演出的《阳雀》荣获“湖南省笫四届艺术节金奖”。年,邵东花鼓戏申报为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木偶戏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业已有多年的历史。木偶戏始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我国的木偶戏主要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三大类。邵东市主要有“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

“只咫地万里山河,倾刻间千秋事业。”邵东木偶戏以湖南民间传统的短把举杆类的杖头木偶戏为主流,是一项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双重表演的手工操纵艺术,既具戏剧的特征,又具表演的艺术,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演技巧。邵东木偶戏在“文化大革命”前主要分布区域是:杨桥镇杨新村以龚日升为班主的木偶戏“清武班”;黑田铺镇坝上村以李初阳为班主的木偶戏“清云班”;火厂坪镇瓦塘村以肖光华为班主的木偶戏“武林班”等30多个班子。主要演出活动区域是:邵东县、双峰县、娄底市、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等地。

年,邵东木偶戏申报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资料来源:邵东市文化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邵东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