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分享了几批罗汉果的检测数值,
于是我们对罗汉果的检测指标,做了猜想和思考,
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每个品种的情况不一样,
分析检测出来的数值与质量的关系,
很有意思的。
比如*芪的*芪甲苷,
*芪甲苷存在于皮部,越细的含量越高,
但我们喜欢粗的,粗的有多糖,符合*芪补益作用。
在一定直径范围,*芪的含量值与质量是呈现负相关的。
比如柴胡的柴胡皂苷,
他只有下限,没有上限,
若对性状不熟悉,依赖机器,同属的藏柴胡,含量巨高,
测出来还以为是质量非常好的柴胡。
比如龙眼肉的浸出物,
药典也只有下限,不低于70%,
对于不低于70%,怎么理解呢?
测出来70%-90%,符合标准,
测出来90%-%呢,也符合标准?
为什么会有超过%的呢?
希望中药同行一起做数据分析,
带领中药行业,共同进步,
完善药典漏洞,
在药典标准上再做内控标准。
或通过集体的力量,
让药典标准更好的区分控制我们的中药,
可以更好的把不好的货踢出去。
避免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今天说一说罗汉果:
罗汉果浸出物01功效甘,凉。归肺、大肠经。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02数据药典: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0.0%,
检测值从42%-52%,均值为45.5%,
思考:可以考虑该值与甜度,口感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就是性味归经中的甘?
03思考罗汉果干果中含13.5%的葡萄糖、10.0%的蛋白质及10.0%的果糖,这些物质均不易溶于乙醇溶液。
药典用的是水溶性项下的热浸法测定,可以猜出浸出物在一定范围内,反应了罗汉果的甜味与罗汉果自生含有的糖的关系。
这个甜,是浸出物对应的甜,是葡萄糖,果糖的甜,是不齁的甜。
消费者是直接口尝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