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乘对世界的
认知
根据巴利语系《大藏经》记载,在根本乘当中,佛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分成两种:人类和其他不是人类的有情界,叫情世间;外界的物质世界,叫器世间。这就是“人我”和“法我”两种执著——对自我的执著和对环境的执著。佛陀在根本乘当中宣讲“法我”——外在世界,最终的见地是什么呢?有一个词汇叫“无方分微尘”,就是没有办法用东、南、西、北来区分的非常小的微尘和粒子。也就是说它是由非常非常微细的东西组成的,它已经小到你的肉眼无法看到,也不会障碍你,因为这个缘故它不会成为障碍,所以你就超越它了。也就是说什么呢?阿罗汉的见地当中,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无方分微尘组成的。那么阿罗汉对于内心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因为知道所执著环境的心是假的——你所执著的环境既然是假的,执著的心也是假的——突破了这个假的心之后,在没有心念的这个当下,结合四禅八定的修行就达成了阿罗汉道。根本乘是这样一个道路。
根本乘见地之解析
这个世界是微尘组成的吗?对!科学家曾经也是这么认识的!但事实上,科学也在不断地优化,现在最先进的量子物理学家,也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幻相,不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呢?据说科学家发现粒子的状态很奇特,有时是粒子,有时会变成波,这有一个词汇叫“不确定性原理”——当它以粒子形式出现时,波的特性就消失了;当波的特性表现出来时,粒子就消失了。关于这些现在还正在研究当中,也就是说科学家都知道“物质不是最终的真相”。
对于这个世界的真相,菩萨乘当中怎么说的呢?《心经》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色指的是这个世界,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直接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假的!没有的!它们就像梦幻一样,由业力而决定,并不实有,是虚幻的。既然是虚幻的,那就不是由微小的物质和粒子组成的这样一种概念。
这样一对比,就能发现根本乘的见地本身并不是究竟的。以这样的见地来引导可以成就阿罗汉果,但却不能成就菩萨果。《佛子行》说:“谁能洞见诸法无来去,又能唯于利生作勤勇”,看到一切诸法本来是虚幻不实的,但是又能够对于众生生起慈悲的救度之心,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以菩萨乘的观点来观察的时候,阿罗汉乘的观念就会有落入实执的危险。虽然阿罗汉说“这一切都是微尘组成的,我不执著它”,因为他可以不执著它,而且他有力量不执著它,所以他就不会落入轮回,但是他的智慧却没有完全地突破它,也就是说他根本没看透它是假的。
能趣向解脱,
但非究竟智慧
当我们说“无关信仰,只关真相”的时候,我们以真相作为区分,就会发现阿罗汉乘当中所说的这种真相并非究竟真相,但是它足以指向个人的解脱和涅槃,因此我们说这是准确无误的佛法,但却不是究竟的智慧——这是我的定义。通过这样的区分,我们才能够知道,根本乘和菩萨乘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差别在见地有区分,而见地的不同是因为它最终所见境界的不同。现在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越来越多地指向菩萨乘所说的“诸法空性”这个概念,如果站在实相的角度上来区分,就会发现菩萨乘佛法更接近实相。
但是对解脱道来讲,阿罗汉乘已经足以走向解脱了。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当我们说皈依僧的时候,包括阿罗汉,为什么呢?他们是真正解脱了轮回的圣者,但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和佛相提并论,这是两件事。这是需要大家仔细区分的。
如果能够区分这个,同样地,摩诃衍那佛法当中也有差别,分为般若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这当中也有细分的方法,通过细分就能够了解一生成佛道路的可行性和真实性。这里边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但现在不是时候,我只是举一个例子,让你知道佛法的见地是有层次的、有次第的。如果我们为了断烦恼,阿罗汉乘的这种见地就足够了,但是若想成就佛陀的智慧,就必须学习深入广大的智慧才可以。
阿罗汉堪为我们的
皈依处
为什么我要这样讲呢?是为了强调佛法见地的唯一性——只有佛陀的智慧才是最究竟的见地,十地菩萨已经是接近于究竟的见地了,而阿罗汉乘是超越轮回的见地,但却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有差别的。但凡能够超越世间轮回的涅槃就是真正的涅槃,所以阿罗汉也是我们可以皈依的圣者。
资料来源《正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