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来这里种想吃的蔬菜啊这群特殊的朋友手把
TUhjnbcbe - 2025/2/8 17:13:00

来源:

作者:刘曼房华建

锄地、种苗、浇水、施肥、收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田园生活想必是现下不少城市居民向往的生活。

“城市农夫”在同心农场种下菜苗。谢向前摄

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莲花山村的“同心农场”,城市居民每年只需花八百块钱,就能租一块50平方米的土地,亲手种上任何爱吃的,想种的蔬菜瓜果;除闲暇时到场体验耕种乐趣,休闲放松外,其他时候菜地便由专人管理,以保证餐桌上的健康和新鲜。

“城市农夫”在同心农场体验农耕生活。谢向前摄

其实,这种商业模式并不鲜见,但与别处不同的是,同心农场是由一群残障人士共同维护的。流转的亩土地不仅让他们守护着城里人向往的生活,也让自己过上了心中向往的生活。

残障人士帮“城市农夫”打理菜地。杨华峰摄

在“城市农夫”眼里,互帮互助,和谐美好,自强不息是同心农场独有的关键词。这特殊魅力还要从一个叫谢向前的人说起。

一场意外催生“团结经济”

年出生的谢向前,是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长塘村村民,长期在城里从事市政工程建设等工作。年,一场意外导致他全身60%重度烧伤,从此手、脚功能受限,落下终身残疾。

谢向前。受访者供图

在医院治疗了90天,谢向前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出院后,他花了些时间适应身体变化后便外出找工作,但处处碰壁。“致残后才深深感受到残障人士就业、创业的不易。”谢向前说,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上也能理解,但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入,总要想点办法。

谢向前开始“对症下药”,搜集了解大量残障人士可从事的行业信息,一来解除自身困顿,二来希望帮助更多残友就业。为此,他还特意去湖南郴州等地的相关机构驻点学习,一待就是几十天。

长沙市上善助残服务中心。王丹摄

年,谢向前创办长沙市上善助残服务中心。“多数残友蜗居在家,并不是没有劳动力,而是农村地处偏远、受教育程度偏低、世俗偏见等原因造成的。他们想就业却求助无门,渐渐与社会脱节,被社会遗忘。”谢向前直言初衷很简单,就是为残友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助力残友脱贫,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初,谢向前带着十余名残友做印刷、种罗汉果。年,连下一个月的雨导致山塘垮塌,将50亩罗汉果全部冲走。“大家并没有灰心,至少土地还在。”在社会各界的指导与支持下,谢向前结合当地农村特色,随即开设以莲藕种植、荷花鱼养殖、走地鸡饲养等为主的“同心农场”项目。

谢向前(右一)与残友们一起劳作。受访者供图

同心农场采取“社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残障人及家庭”的团结经济模式。近亩的田地,根据面积划分区域,供爱心人士认领,让爱心人士体验农耕生活、亲近自然,并根据其意愿种植指定农作物,由残障人士对田地进行翻整,由爱心人士和残障员工共同打理。自年启动认领土地以来,已经有近50人加入。

耕种农田、料理荷花池、喂养土鸡、包装产品等成了周边不少残障人士的工作机会。如今,已有32位残障人士在同心农场帮工,通过自食其力,每月可以获得几十元至三千余元不等的收入。

“在外我是残疾人,在这是正常人”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左手残疾的刘少文蹲下身,在爱心人士认领的菜地里种下辣椒苗,动作十分娴熟。

刘少文在同心农场耕种。杨华峰摄

今年43岁的刘少文来自湖南耒阳,年轻时因为工作上的一次意外致残,之后找工作处处受挫;由于妻子也是智力障碍患者,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两年前,谢向前得知他的境遇后,邀请他携妻子一起到同心农场来工作生活,食宿免费。

仍有劳动能力的刘少文每天负责管理农场,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这里种想吃的蔬菜啊这群特殊的朋友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