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年人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容易」两个字。
但后来发现,有一些事情还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比如容易秃头,容易失眠,以及容易变胖……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肉。无数人在和体重、赘肉抗争的漫漫长路上,不停地跋涉求索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糖是导致肥胖以及很多疾病的万恶之源,所以「戒糖」的减肥瘦身大法成为了一种相对主流的饮食方式。
相应地,市面上各种打着「无糖」「零糖」标签的「健康食品」似乎越来越多了。
在身材和体重焦虑的包裹下,大口吃喝那些「满眼飘0」的食物饮料,真的可以减少负罪感。还有一些甚至会让人产生幸福的错觉:吃了就能掉肉,喝下去就可以瘦……
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因为这些看似「健康」的无糖/零糖食品,或许会让你越来越胖,把你的身体搞坏,成为你减肥路上的绊脚石。
01代糖虽好,劝你别吃太多
从19世纪后期科学家在煤焦油中偶然发现糖精开始,「代糖」的研究和使用历史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科学家为了能寻找到更健康、更自然的甜味替代品,真是操碎了心。
说实话,像阿斯巴甜、蔗糖素、三氯蔗糖、罗汉果糖、甜菊糖、赤藓糖醇等等东西,真可以称得上是食品工业的科技之光,我对它并不排斥。
于减肥人士而言,代糖能让他们没有「热量负担」「碳水负担」地去享受甜食和饮料,是相对合适的甜味来源。
可有些人呢,他们发胖的原因恰恰是管不住嘴,比如整天拿饮料当水喝,或者过于爱吃各种零食,又缺乏适当的运动。看到「无糖」「0卡」这样的标签,像是获得了什么「免胖金牌」似的,吃喝得更加肆无忌惮。
甚至有人看到某些宣称添加了一丢丢膳食纤维的无糖0卡饮料,觉得单靠这玩意就能在爽的同时瘦个几斤……
结果呢,有些人因为摄入了太多代糖,非但没瘦,反而越来越胖。更有甚者因为过于迷信代糖的「好处」,反而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坏了。没有任何欲望的满足,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味道虽然是感觉,但对于身体来说也会产生某些特定的影响。
甘甜之味入脾胃,少量摄入可以起到补益的作用,也能缓和身体紧张、拘束的状态,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一旦过量的甘甜之味与身体发生交互,反而会伤到脾胃。
特别是多数代糖那种很齁、很黏滞、很不干净、很腻口的甜,中医将其称为「厚味」。意思就是跟正常的食物相比,味道过重了。
就拿添加了代糖的饮料来说吧,偶尔喝点问题不算大,但有事没事就来一瓶、甚至把这玩意当水喝,就很可能让过度的甘甜之味刺激脾胃的功能亢进,耗伤脾胃阴津,助生虚火,使食欲出现不合理的增长。
这个时候,人总觉得还要来点别的什么食物找补一下,或者对甜的东西产生更加强烈的渴望,彻底放松对甜食的警惕,无所顾忌地贪恋甜的口味。结果就是,嘴巴更馋,饿得更快,吃得更多,口味更重,一个绷不住就会长得更胖,尿酸也可能跟着飙高……
其次,过度的甘甜之味还会有「助湿壅气、令人中满」这个不能忽视的弊端。
尤其是那些脾胃功能本来就不咋地,还湿气重、吃点就不消化、时常肚子憋胀、总爱打嗝放屁的人,这很可能就是导致你们大肚子、水肿、体重难减的症结所在。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甜食,还是加了代糖的饮料食物,都不应该过度摄入。否则你会发现,即使天天享用那些「0糖」「0卡」的食物,该胖还是会继续胖,喝口凉水都长膘。
再有,脾胃属土、肾属水,过食代糖这样的甘甜之味,会因为「土克水」影响肾的生理功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人可能会有心跳急促、心中烦闷、皮肤变黑等等表现,对于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和日常健康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营养学家范志红老师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阿斯巴甜属于二肽型甜味剂,一些研究提示,它可能会干扰氨基酸代谢,影响到神经递质平衡,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从而不利于人体的抗焦虑抗抑郁功能。
从机理上来说,甜味剂让人感觉到甜味,却不能引起血糖的相应增加,属于对人体代谢系统的「欺骗」,这种长期多次的欺骗,容易造成代谢调控机制的紊乱。
代糖可以吃,但是别盲目崇拜。
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大是大非,合理食用,能让特定人群以更健康、无负担的方式享受甜味,而不是让我们肆无忌惮、不加节制地以这种看似「无害」的方式贪嘴,或者给自欺欺人的心态和饮食习惯找台阶下。
因为大多数人的肥胖,本身就是身心状态和生活习惯的映射。
减肥是一件特别考验意志的事情,想把它做好,真的需要人时时刻刻和自己的本能斗争,去打破和改变让自己发胖的因素啊。
老话说得真好,「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02别被「无糖」的概念给忽悠了
奶茶店里的「无糖」概念,对于很多喜欢喝又怕胖的人来说,仿佛天降救星一样。
但事实上,很多所谓的「无糖」奶茶,指的是在制作过程中「不额外添加糖」。因为原料本身就糖分满满,或者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已经放了不少糖,即使选了无糖,一杯下去也难免会热量爆表、血糖飙升,最后让你心安理得美滋滋地长肉……
为啥我要说这个呢?因为在市面上有很多打着「无糖」「0糖」的「健康」食品饮料,就是通过这样混淆/偷换概念的手段,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过量摄入了其他形式、实实在在的糖。
很多人在减肥的时候,喜欢拿麦片、谷物饼干之类的东西当代餐。有些产品会在包装袋上大大地印着「0蔗糖」「不含白砂糖」之类的字样,让不少人会以为,这个就是「无糖」的健康食品,瘦下去有戏了,吭哧吭哧一顿吃。
而扎心的事实是,为了保证好吃的口感,有些商家会把甜味的来源换成其他糖。
本来你想奔着「控糖」「低热量」的美好愿望把这些东西吃下肚子,可结果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更多的糖,比如果糖、玉米糖浆、高果糖浆/果葡糖浆之类的东西,这些玩意更容易让人发胖。
就算不存在这个问题,有些真不加糖的食物,特别是糕点,为了保证口感,加工的时候油可是没少放,跟碳水一配,还是妥妥的糖油混合物……
人上了岁数,就怕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找上门,比如高血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啥的。而有些专门面向中老年人的麦片、豆浆粉、芝麻糊、八宝粥之类的东西,可能也会跟大家玩这种文字游戏。
挂着「无糖」的羊头,卖着「有糖」的狗肉,简直不讲武德。
学会看食品配料表,还是挺重要的。附一个表,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添加糖名称,供大家参考:
03学会享受健康的甜味
嗜甜是人类的本能,享受甜味本身没什么过错,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去吃。
先拿代糖来说,适量摄入,浅尝辄止,问题不大。但要是一手零度可乐,一手炸鸡薯片奶茶薯条甜甜圈汉堡,还整天懒坐着不运动,我看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综合来考量的话,天然代糖是优于人工合成的,在口味上也更自然、清爽,不会有挂在口腔里久久不能散去的甜、腻、齁、黏滞感。
天然代糖推荐:
甜菊糖、罗汉果糖、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
回归到传统意义上的糖,其实它们并不都是洪水猛兽,真的不必「见糖色变」。如果对自己过度严苛,糖/碳水摄入严重不足的话,体重可能会掉一掉,但身体也跟着受伤了,比如便秘、乏力、心悸、掉头发、大姨妈不来等等。
中医认为,选择优质的糖,品尝健康的甜味,是可以养人的。
比如说我们小时候当零食吃的麦芽糖,又叫饴糖,是通过新鲜发芽的麦芽,配合稻米、黍米、高粱等谷物一起发酵糖化而来的。
比起白砂糖、单晶冰糖等等工业糖来说,它不算很甜,但细细品尝,却能让人产生「甘之如饴」的享受。
麦芽糖不仅是食物,亦可入药,它性温、味甘,具有温煦脾胃、补中益气、润肺养血的功效。《伤寒论》中的名方「小建中汤」的君药便是它,用来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引起的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心中悸动、虚烦不宁等问题。
看完了这些,我们或许就明白,为什么一些给小孩子吃的中医健康零食,会用麦芽糖做原料了。
另外,对于脾胃虚寒、肝脾不和的胖子来说,常吃麦芽糖,可以有效改善胃痛、一生气就没胃口、肚子怕凉等问题,消化能力也会好起来。
而对于气血素来亏虚、经常熬夜耗神、怕冷、气色差、痛经的减重人士,尤其是女性来说,红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跟工业制成的「假红糖」(赤砂糖)相比,真红糖不是那种齁嗓子、黏嘴巴的甜,却在中医临床和生活里有非常多的用途。
能入药的红糖,是由甘蔗汁熬制的原浆而来。原本性寒凉的甘蔗汁,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就变成了性温的红糖。
像高血糖、有糖尿病,或者担心血糖飙升的减肥人士,除了适量食用含有代糖的食物之外,选择一些含有天然多糖的食物,也是个值得考虑的甜味来源。
因为上面提到的几种「健康糖」,就算再有好的功效,终归还是跑不开单糖或者双糖的范畴。它们进入肠道之后,会相对较快地被分解,使血糖升高。
但像嚼起来甜滋滋、有回甘的制黄精、熟地黄、肉苁蓉等食材,它们富含天然多糖,分解起来相对缓慢,不会引起血糖的极速变化,是相对安全的。
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只愿你正视擦亮眼睛,端正心态,正确认识「无糖」「0糖」的真面目,合理对待糖和碳水,健健康康地瘦成一道闪电,不必再为体重和身材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