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入“中伏”也有几天了,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近段日子以来,很多地方都是连日太阳天,气温超出35℃。在这炎热的日子里,有许多人就在盼着早点立秋,因为秋天是一个比较凉爽的季节,秋风习习是非常让人感到舒爽的日子。
不负所望,今年的立秋日期是在阳历的8月7日(农历是七月初十),具体到时间是在8月7日的20点28分57秒。
有些老人在得知今年的立秋时间后,就说今年是“晚立秋,脱衣秋”,这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有一大部分年轻人是不懂的,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老人说到的今年是“晚立秋,脱衣秋”,可以从2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个方面是看立秋在一天之中的时间段,如果立秋的时间是在零点到中午十二点之前,就是早立秋。而如果是在中午十二点以后到半夜零点之间立秋,那就叫做晚立秋。今年立秋是在8月7日20点28分57秒,一看就是发生在晚上,所以是晚立秋。
第二个方面是按古人流传的方法,如果立秋与夏天的交接时间在农历六月份,就是早秋,如果是在农历七月份,就算是晚秋了。
那什么是“脱衣秋”呢?
古人经验“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如果是早立秋,立秋后马上就会觉得很凉快,尤其早晚气温下降明显,感觉凉飕飕的,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添加衣物,称为“穿衣秋”。而今年是晚立秋,属于“晚立秋热死牛”的节奏,也就是说,就算是立秋后也不会立即转凉,还会热上一段时间,就是“脱衣秋”。
不管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进入秋天后,气温会慢慢下降的,虽然晚立秋气温下降会慢一点,但是立秋之后一定要记住下面几个养生的重点,确保顺利入冬天。
一,不要贪吃“凉食”了
夏天的时候为了解暑,吃了很多寒凉性的食物,甚至有人天天吃西瓜,喝凉茶。立秋之后就要告诉自己停下来,尤其是一些脾胃虚寒的人,更是要控制住嘴,要开始适当补充一些温性食物了。
二,要懂得治湿治燥
立秋与夏天交界,容易出现“温燥”现象,经过了一个长夏,身体消耗比较大,体内还留存了湿气,而外部环境开始变“燥”了,这时候身体处于一个过渡期,容易出现一些不适。
所以,在立秋后要懂得治湿治燥,可以多利用饮食来进行调理。比如可以每天吃一个梨,或者喝一些银耳百合汤治燥。还可以用薏米仁、赤小豆、芡实、大麦、大枣等食材,按照配方比例,经过精心制作以后来泡水喝,可以起到一定的“治湿”效果。
三,重视养护肺气
立秋之后,阳气慢慢转衰,阴气日益上升,自然界生物也由生长转变为收藏,所以,古人说秋冬养生原则是养阴。
中医认为人体肺部与秋季相对应,而肺为娇脏,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肺,肺气受到不良刺激,就容易产生疾病,所以,立秋后要重视肺气养护。
立秋后利用饮食养肺,要“少辛多酸”,多选择有润肺效果的食物。比如百合可以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还有银耳、梨、柑橘、甘蔗、萝卜等食物都有比较好的清肺润燥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个中医常用的清肺润燥的小经方,在立秋后可以适当多利用了。那就是用胖大海、菊花、罗汉果、决明子、甘草、枇杷叶一起按合适比例搭配后泡水代茶饮。
这些食材都有药食同源的效果,而且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养生功效,对于滋阴润肺,清肺降燥,止咳化痰有着明显的效果。所以,在立秋之后,是可以每天喝两杯的。
四,作息要更规律
夏天人们习惯了晚睡,立秋后阳气开始沉降、收敛,这个时候要注意保养阳气。尤其到了秋天后,白天的时间会慢慢变短,夜晚时间拉长,如果再像夏天一样晚睡,人们容易出现精神疲惫、身体乏力的现象。
所以,立秋后,作息要更规律,晚上要早点睡觉,早上要早点起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要睡够7到8个小时,可以帮助养精蓄锐,补充人体在夏季的虚损。另外,立秋后,午睡时间调整为20分钟为最合适。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