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回大地,气温渐暖,麻尾镇为化解疫情给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带来的冲击,打出了组合拳,掀起了复工复产热潮。
中药材产业产销两旺
一大早,许多村民就聚集在南门村大坪组,听取驻村尖刀排副排长张明琼介绍种植罗汉果的优势。“罗汉果种植简单,销路不愁,收入还高,是一个好项目。”张明琼对记者说,今年,村里接到了亩的罗汉果种植订单,正在与村民签订种植协议。
罗汉果种植在南门村已经好几年了,村民们看到以前种植罗汉果的群众都“搞到事”了,非常想种,但由于没有种植技术,又担心找不到销路,一直不敢“动起来”。这次听到驻村尖刀排队员在动员签订罗汉果种植协议,大家热情瞬间高涨起来,争抢着签订种植协议,亩的罗汉果种植订单很快就签订完毕。
据了解,此次罗汉果种植订单,买家不但包销售,还负责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了村民们种植罗汉果的后顾之忧。
跟随麻尾镇副镇长伍志鹏的脚步,记者来到了南门村坝雅组的罗汉果种植基地,村民何与开正在地头忙碌着,他是一位双手残疾的罗汉果种植大户,也是一位退伍老兵。
“我去年种植罗汉果50余亩,请了10多位村民帮忙种植,一年的纯收入有10万余元,现在的日子过得很红火。”在何与开的示范带动下,今年有34户村民共种植了亩罗汉果。
而在新董村的田间地头,板蓝根种植的场景让人震撼。从无人机在空中的镜头看去,一整片的大坝全部种上了板蓝根,余亩的种植面积蔚为壮观。村主任莫义高对记者说,新董村历来就有种植板蓝根的传统,去年种植板蓝根多亩,产量吨,产值万元,许多村民因此盖了新房,买了新车。在尝到甜头后,今年村民们种植板蓝根的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增加了近一倍,达到多亩。
据了解,年,麻尾镇罗汉果种植项目投入财扶资金50万元,涉及34户人,全部为贫困户;板蓝根种植项目投入财扶资金万元,涉及户人,同样均为贫困户。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村民的日子有了盼头,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麻尾镇的优势农业产业,将极大地推动麻尾镇脱贫攻坚的步伐。
罗汉果种植基地鸟瞰
村民在为罗汉果苗搭架子
村民踊跃签订种植罗汉果协议
村民在种植板蓝根
万亩板蓝根种植基地
精品水果产业遍地开花
自从贵州康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到董岭村,租用亩山坡开展红美人柑桔种植项目后,村民们都乐开了花,原因是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每天都能拿到80-元左右的工资,这让他们很是高兴。
“去年10月,我来到董岭村开垦荒坡种植了多亩柑桔,预计到年开始挂果,到时候收获了柑桔,一定要邀请大家来品尝。”贵州康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西望着种满几个山头的柑桔林,颇有成就感地说。
在坝望村的天隆植保蜂蜜橙种植基地,数十名当地农村妇女正在为蜂蜜橙修剪树枝,该村翁寨组村民何开群就是她们其中一个,“在公司带动下,我家投资3万元,种植了8亩蜂蜜橙,预计到了丰产期后,每亩产值可达到5万元,8亩可收入40万元。”说到这里,何开群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还告诉记者,公司除了帮助她买果树苗,还负责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让她放心大胆地跟着干。
像贵州康百益、天隆植保这样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发展的龙头企业,在麻尾镇还有好几家,伟达农业科技公司、泉林公司两家公司,在麻尾镇三棒、*后、坝望、董岭、新董等村发展沙糖桔和蜂蜜橙种植余亩,带动当地户余人就业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余人;独山县行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麻尾镇*后、坝望、董岭等村发展刺梨、蒲瓜梨10亩,带动当地0户余人就业增收。
如今,精品水果产业在麻尾镇遍地开花,成为了一个“甜蜜的产业”。
村民在流转的红美人柑桔种植基地务工
蜂蜜脐橙良好的长势让村民乐开怀
特色农业产业全面覆盖
坝望村尧郎组地处高山,常年云雾缭绕,气候较为寒冷,在寻找发展项目时,驻村尖刀排队员们也是伤透了脑筋。经过多方考察,他们最终找到适合尧郎组种植发展的项目——海花草。如今,在驻村尖刀排队员们的大力推广下,坝望村已经种植海花草亩。
尧郎大坡是一片平缓山顶,这里常年温度较低,不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以前常年荒芜,如今种满了海花草。村民柏锦飞正在这里为海花草清除杂草,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种植了30亩海花草,尝到了甜头,今年他种植了40亩海花草,预计收入可达到40万元,到时候修房买车都不是问题了。
近年来,麻尾镇根据区域内贫困情况,结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发展规划,除了重点发展中药材基地和精品水果基地之外,还围绕镇内亩以上坝区,充分利用良田好土种植油菜、菜苔等蔬菜,创办一批特色农业示范样板,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用看得见的成果、摸得着的效益,示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
同时,麻尾镇着力将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简便易行原则,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宜休闲则休闲”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精准实施“一户一策”,逐家逐户做好种植、养殖、手工作坊方案,用尽资源、变废为宝,力争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庭院经济,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黔南日报刘衡李庆红)
村民在清理海花草里的杂草
种植大户在晾晒海花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