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一下↑↑↑↑↑↑结缘
佛陀当年住世,示现十九岁出家,三十一岁成道。经历了十二年的求索.问道.苦行,从最初苦行林短暂的停留,到最后访问阿罗蓝仙人,这是当时古印度数论派的权威,依他的教法修行可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六道轮回里天界的最高处,也是当时印度修行者智慧的最高峰。当然也很了不起,至少在当时六道的情形古印度的修行者己了然于胸。但这些并不是佛陀所追求的解脱生死之法,所以在当时的全印度没有一个证得佛法果位的人,尽管佛法最低的果位阿罗汉果的人都没有,佛陀在当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为师的人。当佛陀在菩提树下发下最坚固的金刚誓言,不觉悟绝不下此座。夜睹明星,把十二年所学全部放下而豁然开朗,"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佛陀成佛的最初宣言,佛陀开悟后建立他的教学纲领,四十九年所有的讲经说法,都依他最初证悟的宣言而展开。这也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下手处。凡夫和佛最本质的区别,佛陀一开悟就告诉我们了。无非是佛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而凡夫没有放下。正是这三大烦恼障碍我们觉悟成佛,才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苦不堪言,求出无期。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通俗说法。佛学名词是: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如果我们放下执着,突破见思烦恼之障,对世出世间法不执着,就超越六道。在佛教教学果位上就称为阿罗汉,这是出世间法最低的学位。拿到这个学位,永远不会退转到六道去受苦。若进一步,对于世出世间法不分别,尘沙烦恼断了就称作菩萨,果位高于阿罗汉。菩萨不分别不执着,比阿罗汉的境界更高,又断了一层尘沙烦恼障,但是还未超越十法界的范围。必须把妄想(无明烦恼)断几分,《华严经》讲的四十一品无明只要断一品,就超越十法界的范围,入一真法界。剩下的那些微细妄想,大乘经讲要三个阿僧祗劫才能断尽。然后取得最高学位就是佛。这与世间法教学次第没有差别,世间法教学从幻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毕业,没有学位。到大学毕业才有个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是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为博士学位。那么佛法的学位也有三个,阿罗汉.菩萨.佛。这三个学位的取得,佛陀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在当时的古印度,在佛陀觉悟之前,一个证阿罗汉果的人都没有。所以从凡夫证到阿罗汉果位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至少到现在证阿罗汉果位的人我还没有福报与机缘见到闻到。按照正常修学次第,要断见思烦恼障,再断尘沙烦恼障,最后断无明烦恼,这三障哪一障都不容易断。从菩萨到佛断除无明烦恼需经历三大阿僧祗劫,时间是个天文数字。尤其相对于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凡夫习性更加浮躁顽劣刚强难化,按正常次第修行,障碍重重,难度可见一斑。佛陀早己知道了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慈悲到极处,抛出一个净土修行法门。借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大愿愿力的加持,先留学到阿弥陀佛在十劫以前就为我们建好的"佛教大学”,只要到那里,阿弥陀佛就加持你一个阿鞞跋致七地菩萨的果位。到那里,你的执着分别自然就没有了。也就是你的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自然就断了。为什么?因为你的身是金刚不坏之身,化身无量,寿命无量,你还执着你的身吗?西方极乐世界*金为地七宝具足,一真法界的修学环境。极乐世界的人相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一样的无差别,受用平等如意具足,你还有分别执着的必要吗?所以从佛教经典上来分析判断,虽然你在此地修行,可能一项烦恼障都没有突破,但到极乐世界至少见思障尘沙障不会现行。因为你是亲见阿弥陀佛,亲自听他讲经说法,与诸上善人聚会一会,与观音势至为同参道友,修学环境殊胜,法缘殊胜,修学成就自然殊胜。《无量寿经》云:"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通过读诵净土经典,其实极乐世界就是一所法界最壮严最殊胜;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师资最好;还最好考的佛教大学。比如《无量寿经》对极乐世界讲堂精舍的描述及菩萨修学的状态,便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思道及坐禅者,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如果想更多的了解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请读诵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依净土修学法门,你可以从凡夫地越过阿罗汉直接到七地菩萨的果位(属于跳了一级),在佛法里叫横超三界。学生是七地到等觉的菩萨,老师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不是老师就是学生,社会关系很简单,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这不是学校是什么?最后"留学"的菩萨学业圆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的最高学位。最后又回到十方世界讲经说法从事佛陀的多元文化的教学事业。按照佛法教学修行的次第,有一条易行道,那就是凡夫.菩萨.佛。这个易行道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相信净土法门,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并发愿今天一定去那儿留学,落实净业三福,信愿行三资粮具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板乐世界这所佛教大学的大门一直向你敞开!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荐:
佛教: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楞严经,除阿弥陀佛这也可以一览佛教经典《无量寿经》四句大乘慧语,普度众生,登极乐净土!佛陀说:持诵、宣讲《无量寿经》的功德和果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