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今天是秋分节气,暑气到了这个时节已经完全散尽,秋燥与秋寒开始登场。
离秋分最近的满月(阴历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明月。这个季节的空气清澈,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上海今年中秋节(9月24日)当天气象条件良好,可以见到皓月当空~你准备好和谁一起赏月了吗?
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应,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和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来看健康提示吧↓
节气简介
秋分,“分”即为“半”。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有时候早晚温差还会高达10℃以上;气温也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秋季。
秋分古诗词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长相思秋夜
清庄盘珠
一更更。一声声。
蟋蟀催秋雨易成。残灯今夜青。
酒初醒。恨难平。
月近中秋分外明。人间何处清。
常见疾病预防
秋分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不同体质的人群适应性不同。
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和血瘀质的人群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感冒、咽炎、鼻炎、哮喘、腹泻、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疾病也高发。
故多事之秋更要遵循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从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调摄,防感冒、防腹泻、防秋燥,防过敏。
健康人群可以适当“秋冻”,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体质虚弱者、过敏性鼻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议早晚适当添加衣服,避免感冒,因为寒冷也是上述疾病的诱发因素。
所以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注意薄弱部位(颈部、肩关节、膝关节、胃脘部、脐部等)的保暖,防感冒、防腹泻、防过敏。还要注意心理卫生,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摄影:青简
运动调养
秋分养生,保养阴气。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
秋分是阴阳强弱转换的关键节气,“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建议早睡早起,体弱和阳虚质者尤为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
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应,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和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建议外出秋游,可以登高远眺,或者到海边,这也是养生中的养收之法。
摄影:青简
饮食调养
润肺防燥,果蔬帮忙。秋季多喝水,多喝粥。喝水时可以用麦冬、菊花、干青果、玄参等中药冲泡,代替茶饮。小米粥、山药薏米粥等也都适合在秋季食用。
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
养阴润燥食物因性多寒凉,有碍脾胃,对于脾胃消化功能虚弱的人可能会出现腹泻或大便溏薄,此类人群建议食用陈皮、佛手、山药等健脾胃的食材,或者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
总之,秋季食物和水果要辨温热寒凉,结合自己的体质和慢病科学选择。复合体质的人或者是秋燥症状严重者,建议专业中医师调理。
推荐食谱
雪梨罗汉果汤
配方:雪梨1个,罗汉果半个。
制法:将雪梨洗净,连皮、核切碎,罗汉果洗净,然后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共煎,煮沸30分钟,去渣饮汤。每日2次,连服3日。
功效:润肺消痰,清热利咽。适用于秋季咽部微痛,或有异物感,音哑、咳嗽等。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便溏、寒咳者不宜服。
沙参百合鸭汤
配方:北沙参、百合各30克,肥鸭肉克
制法:将北沙参、百合、鸭肉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至鸭肉熟烂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适用于肺热阴虚所致的咳嗽咯痰、痰黏难咳、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
栏目支持:市卫生计生委
文字: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方泓李少滨
摄影:医院青简
制图:杜琼瑶、韩筠婷
编辑: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