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中国乡村教育遭遇空心图河北
TUhjnbcbe - 2020/6/10 11:59:00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中国乡村教育遭遇“空心”(图)河北新闻


    2010年12月10日,安徽省六安市,这个小丫头俨然一副大人模样。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小的年纪却要过早地体会着生活的辛酸和压力。(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清华大学热能系的吴碧芬和同学来到福建省连成县培田村进行了社会调查并且支教;中华女子学院的滕蔓同学也到河南邓县进行了教育调查和研究;中国青年*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梁鸿老师,则分别于2008年、2009年深入河南乡村调查采访,完成了10多万字的纪实性乡村调查《中国在梁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专家学者走出象牙塔来到农村,他们是为了心中的一个疑惑:乡村教育到底怎么了?他们也是为了一个答案,寻找乡村教育的希望。


    村庄没有生气孩子的内心是荒凉的


    重庆市铜梁县白羊镇凤凰村3社的赵老汉已经60多岁,每个月160元的低保是他的全部收入,生活相当拮据的赵老汉却拥有一部手机,这部手机让他跟11岁的孙子赵善中可以每天“说说话”。


    赵善中4岁时爸爸就去世了,随后妈妈也离开他去了贵州,之后再没有回来。家里就剩下爷孙俩人。


    赵老汉家的情况是当下农村的真实写照。


    赵善中所在的重庆市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共有住宿学生239人,其中55.6%为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双留”学生,还有35%左右的孩子父母一方不在身边。


    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培田村的居民大部分年龄在45岁以上和13岁以下。”吴碧芬在福建培田村调查时,获得了这样的数据。据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学霍新华校长了解的情况,大概每一个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比例都能达到1/2~2/3。


    “空心村”现象在农村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个人最天然的需求就是亲子需求。”梁鸿老师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融在点滴生活中的,比如日常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等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很多小事由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的。“现在父母和孩子的分离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和信仰甚至是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还有一些更为深远的影响。


    随着年轻人——村庄中最成熟、最有活力的一群人的离开,一个村庄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


    因为年轻人的离开,耕种土地的劳动力随之减少,工厂到乡村承包了土地,冰冷的机器代替了热闹的农业生产,原来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垃圾和污水。


    梁鸿回忆说:“我们小时候虽然很穷,但身边还有条清澈的小河,我们游泳,躺在沙滩上,我们浪漫过。”


    年轻人的离开也带走了乡村的生气。没有了生气的村庄也无法保留原有的生态。


    “一个孩子是在垃圾堆旁长大,还是在清澈的小河旁长大,其中微妙的不同是难以言表的。”梁鸿说。“失去了和大自然中的水、花花草草的亲密接触,自然的力量无法在心中流淌。”


    对于孩子来说,身边的村庄是空洞的,没有感情,“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是荒凉的。”梁鸿说。内心荒凉的孩子怎会懂得爱人、爱家乡呢?


返回河北频道


相关新闻


    ·沧州首家大学生健康教育基地揭牌·河北省召开廉洁征兵教育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教育:出国读研申请材料关键]·教育部重申应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禾刀:离诺奖很近,离大师式教育很远·刘德旺要求为推动河北省教育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乡村教育遭遇空心图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