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冲上热搜的养生奶茶里到底有什么竟然有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2671/2018-11-22/1253103_pc.html
        

近日,一则“养生奶茶外卖搜索量翻番”的消息冲上热搜。据美团外卖数据,今年入秋以来,“养生奶茶”全国搜索量周环比增幅翻番,达%,20岁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一半,其中上海年轻人对养生奶茶的追求更是排在全国前列,搜索量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养生奶茶”里有什么?是真能养生还是商家噱头?上海辟谣平台求证发现,其中既有现制茶饮市场的新风向,也要避免部分消费误区。

古方入茶饮,但不是“奶茶”

很多人没想到,上海“养生奶茶”的典型代表,竟然出自年历史的老字号童涵春堂——旗下茶饮品牌“童涵春堂·二十四节气茶”推出了20余款常规茶饮,还根据每个节气上新“季节限定”。

这些茶饮以古方入茶。在童涵春堂·二十四节气茶的一家门店中,记者看到,寒露节气有两款新品:“琥珀姜糖”和“金风玉露”。

店员说,琥珀姜糖的主要原料是黑糖姜母、牛乳和秋香古方冻;金风玉露里有桃胶、桂花酒酿、牛乳和秋香古方冻,“两款茶饮本身的原料分别与‘驱寒’和‘清补’相关,加入的秋香古方冻源自童涵春古方,里面有桂花、红糖等,口感好,也适合秋天。”

常规茶饮也各有讲究,每款都含有药食同源食材,且与童涵春堂的古方有关。比如,有助于润燥的茶饮用了“桑菊芦根汤”,配方包括桑叶、胎菊、芦根等;有益于补血的茶饮用了“五花汤”,内含红豆、红枣、花生、红糖、枸杞等5种红色食材。有些古方经过调配后,变成茶饮里的“小料”,除了秋香古方冻,还有枇杷雪梨古方冻、用海石花和黑枸杞做的拾花古方冻等。

面对上了热搜的“养生奶茶”,童涵春堂茶饮研发总监陆佳彬觉得不太准确:“将这类产品称为‘养生茶饮’更准确。我们的茶饮和常见的奶茶店有区别——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含奶,也没有常见的‘珍珠’‘波波’等配料,说是‘奶茶’,有点牵强。”

他说,这些产品是把古方变成更适合当代人消费的形式,取代传统奶茶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成分,比如碳水含量较高的“珍珠”、人工合成的植脂末等。调配时也遵循中医药学的基本要求,如小火慢熬,部分古方茶汤的熬制时间在1小时左右。

“不过,这些产品和古方还是有区别的,会调整配方降低药味,符合茶饮定位,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陆佳彬认为,“养生茶饮”是食材更加健康的一种饮品,也是中医药学与年轻人交流的一种新方式。

眼下,童涵春堂的茶饮借助美团外卖实现了全城配送,很多年轻人通过外卖了解药食同补的养身理念后,又回到店里。产品督导王宇在巡店时曾遇到一名年轻的消费者讨教“五花汤”的配方和熬煮方式,“我们很欢迎这样的消费者,希望用时尚现代的茶饮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既要又要”催生新产品

在外卖平台的热销养生茶饮中,部分新茶饮品牌也因为提出“养生”概念,人气很高。那么,它们的“养生”靠谱吗?

“年轻人推崇的‘养生’与传统理念中的‘养生’有差异,所以养生茶饮与传统理念中的养生产品也有差异。”椿风·养生茶饮负责人胡开基解释,这是一种“既要又要”的新养生观:比如,健康生活不该熬夜,但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熬夜,他们希望既熬夜又有能缓解熬夜不适的产品。再比如,凉白开是最佳的补水选择,但年轻人想喝点有味道的饮料,那么养生茶饮既要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又要减少糖等原料对身体的负担。所以,养生茶饮是现制茶饮市场的细分赛道。对新品牌而言,更看重健康与口味之间的平衡。

胡开基说,养生茶饮会选择一些公众认知度比较高的药食同源食材,再结合口味要求调整。比如,梨和罗汉果都有利于秋季润燥,后者的口味特殊一点,公众接受度会略低些,所以在研发产品时选择梨为秋季饮品的主打食材,再根据小吊梨汤这一传统饮品的制作方式,用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固定下来,成为产品。再比如,暖胃的山药类饮品是秋冬主推,会结合酒酿、芝麻、开心果等配料,做成多元口味。还有,在养生茶饮中,“小料”更倾向于天然食材,如荸荠、绿豆、红豆、花生等。

“归根结底,养生茶饮是满足年轻人新养生理念的产物,大家不要将这类产品解读成药品或者补品。”胡开基提醒,“更看重的是产品原材料是否天然、是否具有健康养生的属性,而不是强调某种疗效。”

事实上,一些并未主打养生理念的茶饮品牌也被消费者认为有助于养生,比如这两天“喜茶开设‘真果直剥间’”的消息同样冲上了热搜。所谓“真果直剥间”,是指喜茶在部分门店通过透明窗口展示鲜果制备标准,包括员工对水果进行剥皮、去核、切丁、捣制等操作。消费者将此视作是“养生茶饮”的标志之一。

“我们希望带给消费者高品质的产品体验,让消费者既觉得好喝,又能直观看到原料品质,不是水果罐头、奶精、茶粉等预制成分。”喜茶相关负责人说,能明显感知市场对高品质茶饮的需求在增加,消费者更青睐使用新鲜水果、牛奶、原叶泡茶等原料制作的茶饮。以国庆长假的销售数据看,喜茶部分门店销量增幅达到%,个别门店销量增幅更是达到%,其中水果茶类产品占比达8成,这也是他们开设“真果直剥间”的原因:眼见为实,既展示“看得见,放心喝”的底气,也希望在行业中推动更多品牌重视使用高品质原料。

“养生茶”不是“治疗茶”,有些卖点别轻信

从市场看,“养生茶饮”正在走俏。不过,有些“卖点”不能信。

首先,“养生茶”不是“治疗茶”,不具备药物治疗作用。

陆佳彬说,即便童涵春堂的“养生茶饮”有老字号古方背书,也不能夸大“养生”的功能,“这类产品本质是茶饮,不是药。在原料上会摒弃部分传统奶茶或茶饮使用的人造成分,也会降低糖含量,药食同源也有益健康,但不具备治疗效果。”

其次,有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本身有食用禁忌,既讲究“君臣佐使”,也讲究分量,不能摄取太多。所以,“养生茶饮”同样要适度饮用,不可过量。

例如,枸杞药性平和,但对脾虚泄泻的人来说,服用枸杞过多,容易出现拉稀症状,一般枸杞泡水用10至15克即可。养生茶饮在生产时会控制枸杞分量,不会超标。但消费者过量饮用,也可能引发不适。

最后,部分茶饮品牌将“少糖”“少少糖”“不额外加糖”等糖度作为卖点,或支持用代糖取代传统糖。这些做法不能起到“养生”效果。

一方面,“少糖”“少少糖”“无糖”的茶饮仍可能糖含量偏高。上海市消保委曾对本市流通领域的现制茶饮料开展比较试验,发现经营者宣称的“无糖”只是指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不排除原料中含糖的可能。经实测,“无糖”茶饮里的糖含量也不低。

市消保委共购买了24件宣称“少糖”“低糖”“去糖”或“无糖”的现制茶饮,经测试,它们都含有糖。其中,“无糖”茶饮的糖含量最高为5.0克/毫升,最低为1.2克/毫升。目前,没有标准规定现制茶饮标注“无糖”需满足何种条件,但国家标准gb-《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预包装饮料标注“无糖”有规定:每毫升的糖含量需低于0.5克(含)。也就是说,经测试的“无糖”现制茶饮若参照预包装食品标准,都不能标注“无糖”。

另一方面,“代糖”不适合所有人。三氯蔗糖、麦芽糖醇、阿斯巴甜等都属于代糖,也是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按照标准添加使用不会影响健康。但部分人群存在代糖不耐受的情况,摄入代糖较多后,会引发腹部不适、胀气、肠鸣、腹泻等症状。同时,代糖会让人产生“吃了不会胖,能多吃其他东西”的代偿心理,诱导人们吃下更多其他食物,导致热量超标,反而不利于健康。

业内人士因此建议,选择现制茶饮要理性,不要把茶饮当成水,也不能将“养生茶饮”当做药。

            

本文作者:任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